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3个《职业病防治法》宣传周,宣传主题是“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”。这是国家首次将心理健康明确纳入职业病防治的核心议题,由国家卫生健康委、民政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联合发起,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,构建更和谐的职业环境。
一、职场心理危机:被忽视的“隐形职业病”
提起职业病,许多人想到的是尘肺病、噪声聋等身体疾病,但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“隐形杀手”。随着经济形态多样化,引起心理困扰主要有办公室人际关系、职业生涯规划、工作压力大、家庭、工作难以平衡等多种原因。长期这种不良情绪带来的压力、困境、睡眠障碍、情绪失控,会导致从业者心理失衡的心理状态。因此,心理健康问题已从个体困扰上升为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公共议题。
二、宣传周亮点:全方位守护你的职场“心”防线
(一)填补法律空白-破浪启航普惠众望
根据2024年12月11日的最新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,将原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,其中新增2个类别,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、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,每个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。一是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腕管综合征(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)、二是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职业性创伤应激障碍(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、医疗卫生人员、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)。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职业健康治理从传统的“生理危害防控”向“身心全面健康保护”迈出关键一步,为未来将职业性心理障碍纳入职业病范畴奠定基础。
(二)企业责任:从“合规”到“共情”
用人单位除了要履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、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、建立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责任制;加强职业病防治日常管理及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等法定义务外,还应为劳动者提供卫生、环保、舒适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,并切实关注劳动者心理健康,可通过推广设立“心理健康假”、鼓励弹性工作制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等方式加强劳动者心理健康管理。
(三)职业心理危机的自我调试
在遇到任何与工作相关的障碍和困难时,要保持良好的阳光状态,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,健康的工作方式,并不断学习,自我成长;当出现职业心理危机时,应积极调整心理状态,严重时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。
三、关注职业心理健康:期待您的参与
职场心理健康关乎每个人的幸福指数,也决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2025年职业病宣传周,让我们从“心”出发,共同筑牢职业健康的防线。记住,寻求帮助不是脆弱,而是智慧的体现!让我们共同加入这场“心灵护航”行动吧!